狗狗牙齦增生概述:認識這個常見口腔問題
牙齦增生(牙齦肥大症, Gingival Hyperplasia)是犬類最常見的口腔問題之一,特徵為牙齦組織異常增厚和擴大,嚴重時會覆蓋部分牙齒表面。這不僅影響狗狗的口腔美觀,更可能導致進食困難、持續口臭、口腔疼痛以及嚴重牙周疾病(Periodontal Disease),極大降低寵物生活品質。深入了解導致狗狗牙齦增生的多種原因,對於預防、早期診斷和制定有效治療方案至關重要。

真實案例分享:免疫抑制劑引起的牙齦增生
本案例的患者是一隻美國惡霸犬(American Bully),因長期皮膚過敏問題,在其他獸醫院接受免疫抑制劑(Cyclosporine)治療。
近期主人發現狗狗牙齦出現明顯過度增生情況,到本院檢查後,獸醫師與主人討論判斷,極有可能是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引起的藥物性牙齦增生。
以下照片是進行牙科手術前的照片,很明顯看到牙齒被腫脹的牙齦大量蓋住。
右側牙齦腫脹情況
治療前
左側牙齦腫脹情況
治療前
治療方案包括兩個關鍵步驟:
首先停止使用引起問題的皮膚過敏用的免疫抑制劑,並且改用其他藥物控制過敏症狀。
再來需要進行牙周治療,包含了洗牙手術、與專業牙齦切除術,徹底清除所有增生的牙齦組織,恢復正常口腔功能。
並同時將切下來的團塊進行病理切片,確認有無其他口腔腫瘤的可能性。
如何識別:狗狗牙齦增生的臨床表現與診斷方法
牙齦增生的症狀包括:
- 牙齦組織明顯腫脹、變厚,觸感堅實
- 牙齦邊緣呈不規則圓形或分葉狀外觀
- 牙齦顏色可能深紅或維持正常粉色
- 輕微刷牙或觸碰時容易出血
- 持續性口臭問題且難以改善
- 嚴重情況下牙齦組織覆蓋部分或大部分牙冠
- 形成牙齦假袋(Pseudopockets),成為食物殘渣和細菌滋生溫床
獸醫師會通過全面臨床檢查、詳細病史分析以及必要時的組織採樣與病理切片檢查(Biopsy),確定牙齦增生的確切原因,以制定個別的治療方案。
八大致病因素:狗狗牙齦增生的主要原因
1. 藥物反應(Drug-Induced Gingival Overgrowth, DIGO)
多種藥物可引起狗狗牙齦增生,最常見的包括:
- 抗癲癇藥物(Antiepileptic Drugs)
苯妥英鈉(Phenytoin):最早被發現與牙齦增生相關的藥物,在現在的台灣醫療,使用率不高。有些複方的抗癲癇藥物可能含有此藥物
苯巴比妥(Phenobarbital):長期使用可能導致20-30%的狗出現明顯牙齦增生
卡馬西平(Carbamazepine):獸醫領域使用較少,但臨床案例證實可引起牙齦增生 - 免疫抑制劑(Immunosuppressants)
環孢素(Cyclosporine):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常用藥物,約25-40%使用者出現牙齦增生
環孢素A(Cyclosporine A):研究顯示用藥3-6個月後開始出現症狀,隨使用時間增加而加重
他克莫司(Tacrolimus):也是免疫抑制劑,但引起牙齦增生的機率明顯低於環孢素。台灣獸醫界少用 -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(calcium channel blockers)
氨氯地平(Amlodipine):用於治療高血壓和心臟病,是常見引起牙齦增生的心血管用藥
維拉帕米(Verapamil):心律調節藥物,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牙齦組織變化
尼非地平(Nifedipine)和地爾硫卓(Diltiazem):同樣可能引起類似牙齦問題
2. 遺傳因素(Genetic Factors)
某些犬種基因上具有牙齦增生的遺傳傾向:
- 拳師犬(Boxer):特別容易發生非藥物性牙齦增生,幾乎是品種特徵
- 德國牧羊犬(German Shepherd):尤其是年輕犬隻更容易出現
- 鬥牛犬(Bulldog):與其特殊口腔構造密切相關
- 柯利牧羊犬(Collie):遺傳性牙齦增生在此品種中有多代研究報告
- 杜賓犬(Doberman):特定家系更容易出現此問題
- 大丹犬(Great Dane):特別是在快速生長發育期
3. 牙周疾病和口腔衛生問題
- 牙菌斑與牙結石積累(Plaque and Calculus):長期存在的牙菌斑和牙結石產生的牙齦發炎是主要誘發因素
- 慢性牙齦炎(Chronic Gingivitis):持續性炎症刺激牙齦組織異常增生
- 不良口腔衛生(Poor Oral Hygiene):缺乏定期口腔清潔是加速發展的關鍵因素
- 特定口腔細菌感染:某些口腔菌群失衡可能促進牙齦組織增生
4. 荷爾蒙變化(Hormonal Changes)
- 青春期(Puberty):荷爾蒙波動可引起暫時性牙齦腫脹
- 懷孕期(Pregnancy):母犬體內荷爾蒙水平變化可能導致牙齦增生
- 內分泌疾病:如甲狀腺功能異常或生長激素分泌失調
5. 腫瘤因素(Neoplastic Factors)
- 牙齦表皮樣瘤(Gingival Epulis):常見良性牙齦腫瘤,需與單純增生區分
- 牙周纖維瘤(Periodontal Fibroma):源於牙周組織的纖維性增生
- 鱗狀細胞癌(Squamous Cell Carcinoma):惡性腫瘤早期可能表現為牙齦增生
- 口腔黑色素瘤(Oral Melanoma):常始發於牙齦,早期診斷至關重要
- 纖維肉瘤(Fibrosarcoma):較為罕見但預後較差的口腔腫瘤
6. 自體免疫性疾病(Autoimmune Diseases)
- 天皰瘡(Pemphigus):可影響口腔黏膜包括牙齦組織
- 狼瘡(Lupus):系統性紅斑狼瘡常有口腔表現
- 免疫介導性牙齦炎: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牙齦組織導致慢性增生
7. 年齡相關因素
- 幼犬牙齒替換期:乳牙脫落和恆牙萌出時常見暫時性牙齦變化
- 老年犬:口腔免疫功能下降,牙周疾病加重,促進牙齦異常增生
8. 外傷和異物刺激
- 長期咀嚼硬物:可能造成牙齦微創傷和反應性增生
- 口腔異物:卡在牙齦和牙齒間的異物造成局部刺激
- 口腔咬傷:自咬傷或其他動物咬傷導致牙齦組織反應性增生
牙齦增生的病理機制:為何會發生組織過度生長?
不同原因導致的牙齦增生共同的病理生理機制包括:
- 纖維母細胞活性異常增強:牙齦纖維母細胞增殖和活化失控
- 膠原蛋白代謝嚴重失衡:膠原蛋白合成增加,同時分解過程受抑制
- 血管生成過度活躍:新生血管異常形成增加牙齦組織體積
- 細胞外基質大量積累:結構蛋白和非膠原成分異常沉積
- 炎症介質持續釋放:慢性炎症下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促進組織持續增生
治療方案:從內科管理到外科治療
內科治療方案
- 停止致病藥物:如發現與特定藥物相關,需在獸醫指導下停藥或更換藥物
- 抗發炎藥物治療:對於牙齦炎或牙周病導致的情況,抗發炎藥物可減緩症狀
- 抗生素治療:控制繼發性細菌感染,減輕發炎反應
- 每日口腔護理:專業牙齒清潔產品搭配正確刷牙技巧
在大多數情況下,特別是中度至重度牙齦增生,單純內科治療效果有限,需結合外科手術治療。
外科治療牙齦切除術:恢復健康口腔環境的關鍵步驟
牙齦切除術適應症
牙齦切除術(Gingivectomy)是治療嚴重牙齦增生的首選外科方法,主要目的是切除多餘牙齦組織,恢復正常牙齦形態和功能。
適用情況包括:
- 牙齦增生時,使狗狗嚴重影響進食情況,並產生不舒適感。並同時有食慾下降情況。
- 在懷疑產生的問題藥物在調整後,牙齦增生的問題持續存在。
- 牙齦增生時形成的牙齦假囊袋內,引起反覆牙齦感染。
- 在保守治療無效的時的遺傳性牙齦增生。
專業手術流程
全面術前評估:
- 完整口腔檢查與影像學評估
- 精確評估牙齦增生的嚴重程度和範圍
- 全面的手術前檢查血液生化檢查、心電圖或其他需要的手術前檢查
- 依照個體差異制定麻醉計劃,減少麻醉風險
請參閱【狗貓氣體麻醉】完整氣體麻醉的介紹與手術生理監控
專業麻醉管理:
- 所有牙齦切除術必須在全身麻醉下進行
- 為高齡或有健康問題的狗狗制定個性化麻醉方案
- 持續監測生命體徵確保手術安全
請參閱【狗貓氣體麻醉】完整氣體麻醉的介紹與手術生理監控
精細手術操作:
- 徹底超音波洗牙,去除所有牙菌斑和牙結石
- 請參閱【狗貓洗牙】一步步了解狗貓牙科的洗牙、麻醉評估、手術流程與監控
- 精確測量並標記需要切除的牙齦組織
- 專業切除過度增生的牙齦組織
- 精細重塑牙齦邊緣,確保理想形態
- 徹底清洗口腔,去除所有碎屑
全面術後照護:
- 多模式止痛藥物管理術後不適
- 預防性抗生素防止術後感染風險
- 根據個體情況調整術後飲食3-7天
- 特殊口腔護理產品促進傷口快速癒合
真實案例分享:牙科手術與牙齦切除術
右側牙齦腫脹情況
治療前
右側牙齦
進行牙齦切除術後
左側牙齦腫脹情況
治療前
左側牙齦
進行牙齦切除術後
我們手術中先清潔口腔與牙齒,進行洗牙手術,並使用切除牙齦專用的器材,在幾乎不出血的狀況下,將牙齦增生的部分切除。
可以見到原本被增生組織擋住的牙齒,完整的重新被暴露出來。這樣可以減少假囊袋的出現,並減少牙結石與牙菌斑的堆積,以減少牙齦炎的出現。
主人在手術後可以做進一步的每日口腔清潔,並且調整原本懷疑導致牙齦增生的藥物,來讓原本牙齦增生的主要原因消失。
術後恢復與預後管理
大多數狗狗在手術後24-48小時內恢復正常進食,並且口腔傷口通常在7-14天內完全癒合。
之後需要在手術後定期複診評估恢復進展,如果是因為藥物相關的牙齦增生在未停用原藥物情況下,復發率可達40-50%。所以需要先停用懷疑的藥物來減少復發率。
若是遺傳性牙齦增生也有較高復發率,可能需要定期治療,包含了定期牙齒清潔與牙齦切除。
手術風險與併發症預防
- 出血控制:需要使用減少出血的切除方式,而非傳統刀片切除術,並且手術後監控出血
- 感染防護:在手術後給予藥物與口腔消炎外用藥,來預防與減少口腔感染
- 疼痛管理:依照個體情況給予疼痛管理藥物
- 避免牙齦過度退縮:精確切除避免牙根暴露
- 麻醉風險最小化:依照個體進行轉屬的麻醉方案
- 預防復發策略:特別針對藥物相關或遺傳性牙齦增生
- 長期管理:需要與獸醫師配合討論,來做為長期的管理
解決根本原因
我們需要先找出造成狗牙齦增生的問題,好做為長期預防再次出現的解決方法。
若是藥物引起的,調整或更換引起牙齦增生的藥物。
若是遺傳性因素,也需要制訂出長期預防計劃
需要建立嚴格口腔衛生習慣,每日進行完整的牙刷刷牙,定期使用獸醫推薦的抗菌口腔護理產品,並且每3-6個月將狗狗帶至動物醫院,進行專業口腔健康檢查,好評出牙齒牙結石、牙齦發炎與牙齦增生的情況。
結論:全面策略確保狗狗口腔健康
狗狗牙齦增生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常見口腔問題,可能源於藥物副作用、遺傳因素、牙周疾病、腫瘤、荷爾蒙變化等多種原因。及早識別具體病因並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至關重要。對於中重度牙齦增生,專業牙齦切除術提供了最有效的治療選擇,需要由專業獸醫牙科醫師設計個體化手術方案。
成功管理牙齦增生需要寵物主人與獸醫師的密切合作,結合專業治療、細心的家庭口腔護理和定期健康檢查,才能有效控制復發並確保狗狗長期口腔健康。通過全面、科學的管理策略,即使面對頑固性牙齦增生,我們也能顯著提升治療效果,改善狗狗生活品質。